本文目录一览:
隋唐时出现的神秘谶言内容是什么?后来成真了吗?
其一: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公元614年的正月刚刚过去,大隋皇帝杨广,便又把目光聚集在高句丽。
朝堂之上,杨广如头发怒的猛兽一般嘶吼着,百官都吓得低头不敢言。终于杨广似乎平静了下来。其实,他要的就是这效果——朕是天子,平生最恨敢进谏者。
于是一道圣旨发出,杨广要三征高丽。大隋天下随着这道圣旨的发布,终于乱套了!
其实几乎所有人都清楚,高句丽的确必须要打,却绝不是这个时候。因为自杨广登基以来,天下就一刻不得消停:开凿大运河,西征吐谷浑,二征高丽,迁都洛阳……
这些都是庞大工程,大隋的民力早已尽瘁,国库也已空虚,四方更是风起云涌,早在第二次征讨高句丽时,杨玄感便趁机造反,给了大隋沉重一击。若此刻再征高句丽会是啥结果?谁都猜得出!
果然圣旨发出去后没多久,唐弼就竖起了反旗,立李弘芝为帝,拥兵十万,自称唐王!消息传开后,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不是因为“唐王”反隋声势浩大,而是如今的洛阳城内,一则神秘“谶言”,正在迅速传播。
其二:神秘“谶言”
所谓“谶言”自古有之!早在杨广登基不久后,便已经出现过一则。一位名叫安伽陀的方士劝谏杨广:务必杀尽天下姓李的人,因为姓李的人会夺了你的天下(李氏当为天子)。
但当时的杨广正踌躇满志,对这则“谶言”没怎么放心上。同时这则谶言影响力也比较小,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就是因过于直白了。
对人们来言,真正的谶言应如同猜谜,如“亡秦者胡也”,“代汉者当涂高”。反观“李氏当为天子”,太直白,失去了神秘性。所谓:天道无常,人道岂能直白得连三岁孩童,都能听得懂乎?
所以,有时候“好好说话”效果并不好。相反几乎没人能听懂的话,却反而在某些情况下,竟能变成“天意”。这其实也是一条历史规律!
就如公元214年的这则在洛阳城内外大肆传播的“谶言”,对于所有人来言,显然是真的,几乎没人能懂——到底是啥意思?于是不识字的人在猜测和传播,识字的人,也在猜测和传播。
比如,一位叫李玄英的秀才,就正面对这则“谶言”,冥思苦想了已经多日了。谶言曰: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出自《桃李章》)
其三:隋失其鹿,天下逐之
一晃三年过去,如今是公元617年。杨广已兵败高句丽,躲在江都(扬州),一手搂着美人,一手持着酒杯,望着镜中的自己说:“多么漂亮的一颗头颅,就是不知,最终会被谁给砍下来呢?”
几乎同时,萧美娘也正在教训一位,想要告知杨广,外面真实消息的宫女,萧美娘说:“大隋天下都要亡了,就让皇上在这里尽情醉生梦死吧,别再用烦心事,搅他的兴致了。”说完,萧美娘望着江都城外,多么壮美的大隋天下,会被谁拿走呢?
“隋失其鹿,天下逐之”!江都之外,李渊正率大军奇袭长安城而来。同时天下第一反隋势力瓦岗山也完成了易主,翟让把老大宝座让位了李密,由此瓦岗山开启了李密时代。
李渊一面奇袭长安,一面给李密写信表示:我已52岁了,如“前浪”一样,必会被您这位才35岁,却英明神武的“后浪”拍死在沙滩上,所以我推举您当大哥!
李密扬着李渊的信哈哈大笑着,对瓦岗众英雄说:“都瞅瞅,唐公李渊都服我了,天下必会姓李!”
其四:预言了三件大事,对了两件,错了一件
李密的这句话似乎说对了!因为此刻秀才李玄英,正不顾一切的奔向李密——他悟出了那则“神秘谶言”,概括说来,就说了三件事。
桃李子,得天下:这是在说第一件事。“桃”即“逃跑”,“李子”即姓李的男子,合起来就是,一位曾逃命的姓李的人,会得到天下。而李密,曾追随杨玄感反隋,失败后,就一路逃亡到了瓦岗山。
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这是在说第二件事。皇后在扬州(江都),自然皇帝也会在那。所以隋朝会在扬州之地失去皇上。即,皇上杨广必死于江都!而如今,杨广果真就沉沦在江都(扬州)城!最终杨广也果然死于这里!
勿浪语,谁道许:这是在说第三件事。 这句的意思就是:谁允许你瞎说八道,轻浮地浪言浪语了?要保守“秘密” 。前面有了“李”,如今又出来了“密”,合起来,这个得天下的人,正是李密!
因此李玄英舍李渊,投奔李密而来。他相信破解了这则“谶言”,已悟出了“天意”,自己要一步登天了!可惜结果却是,他只猜对了开头,最终李渊拿走了天下,李密则失败了!
那么李玄英最终结局如何?没人知道,从此史书上再无记载。
“谶语”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谶语”(chèn yǔ) : 迷信的人指事后应验的话(这种话往往含义模棱两可,容易让人用后来发生的事情去附会,甚至有些是事后补编出来冒充为预言的)。
造句:
1、这原是一时戏言,为的想拉住杜竹斋,但是现在却成了谶语了!
2、 你的口气如此悲凉,感情如此沉重,莫非有了什么预感?这悼词不幸竟真成了谶语!
谶兆 :预言吉凶的先兆。
谶记 :预言未来事象的文字图录。
谶书 :预言将来事情的书。
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流行于汉代的一种迷信。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并视为社会安定的决定因素
"谶语"怎么解释?
谶语
chènyǔ
[a prophetic remark made casually which later comes true;a prophecy] 迷信人指将来会应验的话
当时无意中说出,不意日后竟成谶语
谶语是什么意思,谶语怎么读?
1.谶语的读音:chèn yǔ。
2. 谶语,汉语词语,即指事后应验的话。
3.(当时无意中说出,不想日后竟成谶语) 谶语,应当是中国汉字独有的发明。
4.自从商周时期的先民们在乌焦巴弓的龟甲兽骨上,寻出几条细细的裂纹用来断定吉凶以来,似乎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到还真借助于那几片祖先阴灵下笼罩着的甲骨。
5.事实上的,用结绳来标示着今天所猎野兽多少,进而用书契来代替结绳、以及那些石头上的刻画,并不一定全都是占卜家所做的事。
6.则因为龟甲兽骨,比起数数的绳结,石头上的刻画,更有着极为坚固的寿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