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破解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难题
2008年1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经初步核算,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GDP增幅为11.4%,是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第5年,同时,它也是自1995年以来GDP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也就是说,2007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创下了近13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而在这一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数据的背后,2008年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重要难题,这些问题不仅中国政府和老百姓在关注,世界各国也在注视着中国,思考中国经济遇到这些问题之后将走向何方。
不改变现有贸易结构,经济发展很可能会陷入困境
据统计,我国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针对中国迅猛的出口形势,日本《东洋经济统计月报》2008年1月号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出口已达极限——贸易盈余猛兽之真相”。文章认为,中国贸易盈余的膨胀令全球瞠目,是因为中国引进了巨额的外资。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在2003年之前为年均400亿美元左右,而最近几年却猛增至800亿美元。中国得到了亚洲先进工业国和欧美的直接投资,在国内建立了很多出口型企业。原材料和零部件从亚洲各国家和地区进口,成品又向欧美出口,最终形成了这种累积起巨额贸易盈余的贸易结构。这样的贸易结构引起了国际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并认为如果中国不能很好地解决,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可能会陷入困境。
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问题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这种局面也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政策的结果。在我国不仅鼓励引进外资、扶持出口型企业,而且对于出口有许多优惠政策。在过去出口创汇的简单思维下,中国甚至大量出口了本身都十分稀缺的矿产资源、木材和煤炭石油。如果说过去出口创汇是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可以引进购买稀缺的技术和产品,那么现在在中国外汇储备增幅远远高于进口增幅的情况下,表明中国已经不再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已经成为烫手的山芋。
此时我们的经济发展思路必须从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转换。一方面,我们应当取消过多的出口优惠政策,避免过多的为出口而消耗国内资源;近两年来,为了对出口增长结构及增长质量进行调整与提高,我国已经对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进行调整,在降低甚至取消“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同时,对国家鼓励和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了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大国内的分配改革力度和社会公共福利投入。目前国内居民收入增幅过低,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速度,使得国内居民消费能力提升速度很慢,对于一些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其实际收入甚至在下降。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医疗、保险和教育方面的公共投入不足,使得居民在这些方面的负担沉重,居民对于未来支出的预期不断提高,也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
人民币升值什么幅度才算到位?
这几年来,世界峰会总离不开中国汇率问题。美国和欧盟轮番对中国的人民币升值进行施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元在全球市场大幅度走软,中国成为世界游资争先恐后进入的市场;2007年央行6次加息、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以及来自国际社会的政治压力,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6%,汇率中间价已经从年初的7.8附近一路攀升至年末的7.32左右,超出市场预测的全年5%的升值幅度。
德国之声发表文章认为,虽然中国的汇率这两年已经涨了很多,但与此同时,欧元汇率也在涨,幅度跟人民币差不多。所以,美国不满,欧洲也不满。由于中国制造已经占领了世界,产品改从其他国家进口需要几年的适应期,在这期间中国汇率提高会提高世界商品价格,但是在各种峰会和访问中,对中国汇率的压力仍然会持续着。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在2005年人民币初次调整汇率时就郑重声明,人民币汇率升值2%是一步到位。但是从两年来的发展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并非如此。目前,人民币进一步持续升值已经成为全球的基本共识。而对于人民币如何进行升值,则是国内学术界的争论焦点。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由于当前我国外汇储备中一半以上是来自于热钱涌入,在一般的贸易中也可能附带大量的热钱流入,如果热钱是赌人民币升值,那么一旦快速升值,这些热钱可能又会立即开始炒人民币贬值。他还认为,由于现阶段并不清楚热钱看好升值有多大的幅度,所以不论中国政府一次到位升值多少,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则认为,近两年来,人民币升值保持逐步、缓步、幅度比较平均的节奏,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可以测算的预期,而在这一很明朗的升值预期下,热钱流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根据这一两年的发展,从实际的发展测算大概应该升值多少,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尽量把想升的位置升到位。
应该说,虽然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和稳步升值的模式各有利弊,但是各方都希望人民币能升值到位,以缓解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压力。不过人民币升值何时才能到位、升值什么幅度才算到位、升值到位究竟会对中国和世界产生多大的影响,是一堆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和解决的复杂问题,我们只能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
国际经验能不能给中国股票市场下判断?
2007年,股票市场总体大幅上扬,股票指数创历史新高后在高位震荡调整。10月16日2545.84点,涨幅为93.74%。股票市场成交量放量增加,全年累计成交460556.2亿元,为2006年总成交量的5倍。
在中国股票市场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人警告中国要警惕重走当年日本的老路。美国作家彼得·塔斯克在《新闻周刊》发表文章,认为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和中国股市当前的大牛市有十分显著的相似之处——一个新的超级经济大国的崛起似乎已无法阻挡,令人瞠目的贸易顺差,规模庞大的流动资金以及由傲慢、贪婪和愚蠢构成的牛市心理。甚至有人认为中国股市的问题比当年日本要严重,因为以美元计算,中国股指自2000年以来暴涨了约800%,日本股指在当时长达8年的牛市里攀升了700%。1989年时,众多日本公司依靠几十年的成功经营建立了坚实的业绩记录,而如今的中国成功企业中有许多是新公司。
不过经济学家赵晓教授则对中国的股市表示乐观,他认为,日元升值和股市泡沫发生于日本经济现代化基本完成,人均GDP达到2万余美元时期,而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远未完成,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要做的事情很多,资金需求依然旺盛。从美国中情局或联合国发布的购买力报告来看,中国的实体经济相当于美国的70%。然而美国的金融资产占GDP的700%,欧洲25国是558%,中国的金融资产大概只占GDP的两倍。从股价看,当前美国纳斯达克平均股价90美元,纽约市场平均股价60多美元,纳斯达克有一个smallmarket的平均股价是3.3~3.4美元。而中国A股平均股价不到2美元,比美国市场垃圾股的价格便宜一半,因此中国目前不必担心股市泡沫问题。
不论目前对中国股市的看法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国经济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繁荣。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泡沫是否存在或者泡沫的多少,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但是也不能简单依靠国际经验进行判断。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将面临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的课题,也将是全世界不能回避和需要共同应对的。
在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中,中国除了遇到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之外,通货膨胀问题、银行管理体系问题、土地体制问题、房地产市场、农村改革等等问题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凸显。香港大学的郎咸平教授将它们归结为“中国面临的八大危机”,日本《东洋经济统计月报》总结了“中国经济须避开的三个陷阱”,德国之声概括了“中国的十二个‘怎么办’”。无论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和出发点如何,所有的这些思考和提出的问题都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形势,有助于更加稳健和全面地考虑改革的思路,在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避免经济和社会的波动,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和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软件破解没前途了,走到绝境了吗??
个人见解逆向应该不会消亡,存在即合理,学习逆向可以训练另一种思考方式,也可以提高调试代码的技术,而且面向过程的C都活了42年了,Unix、Linux的内核都是用C写的,Windows的内核也不少C和C++代码,而且很多语言的编译器也是用C写的,比如Python,C效率高些更接近底层,我觉得面向对象只是一种哲学,把数据与实现分离、把业务和数据分离,面向对象中也需要面向过程来实现逻辑,就好像处理windows消息一样是按顺序过程来处理的。还有一门更老的语言LISP都有55年历史了,他和C是另外一级:函数式编程,至今还在语言排行榜上,这些老前辈早在N年前的思想至今还没被后来的语言超过,后来的语言不断的吸取他们的精华。这个世界充斥了太多古老的代码,都运转20多年了还在维护中。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VB估计没落了,但是VB.Net还有人用,其实很多语言很多老外继续在用,Delphi也是自己被自己+微软搞死了,他先进的VCL架构,现在还有很多公司招delphi程序员。BC++不太熟,不知道是不是和VC++一样加入了自己的类,然后把所有的系统API都封装起来了。易语言作者都几年没更新了,而且只要这门语言不在全世界流行使用的人群会少很多。C#、Java、Python都是解释型语言,在嵌入式这个领域解释型语言不可能进入,那依然是C和汇编的地盘C#是微软为了抗衡Java设计出来的语言,就像谷歌也发明了自己的Go语言,都是为了分一杯羹。跟着微软没错,肯定有饭吃,而且C#开发比较容易,Win8应用不就是桌面应用吗?微软在移动市场占用率很低,主要是安卓java和苹果IOS Objective C语言你说的是WP7和WP8吧,他们占用率很低,Wp7和Wp8的开发语言是编程语言C#,C,C++C和C++不会这么快消亡,需要性能的地方就有他们,而且操作系统内核需要高效,总不能用C#来开发吧,安卓系统的底层也是C,安卓本身是个类Linux系统。除非把C、C++语言开发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通通替换掉,就像现在IPV4地址早用完了,为什么IPV4还没被IPV6替换呢微软收购了没落的诺基亚也就是想在移动市场用Windows Phone7和Windows Phone7分点蛋糕个人见解不算喷吧 查看原帖
为什么现在国内破解版软件越来越少了?
国家这些年对破解软件和盗版软件打击的力度越来越大。以前的很多破解软件的论坛、网站以及一些网盘被限制下载,或者是直接查封掉了。
再加上由于打击力度的增大。导致许多专门贩卖盗版软件的商家也转行或者是不在做盗版软件了。另外一些从事软件破解的人群。也觉得从事破解这个行业风险太大,所以说转到一些其他有价值的相关领域去挣没有风险的钱去了。
再加上最近几年,一些云端的软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而云端软件往往是C/S结构的,主要的数据和软件都在云端的服务器上面进行运行,就大大的增加了盗版的难度。因为跟软件对服务器的安全是要求比较高的,有大量的防火和强和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维护。一般的人连外围的防火墙都无法突破。跟别说盗取服务器里面的数据了。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都是。C/S架构的云端程序,手机上下载app的时候,绝大多数都离不开和云端服务器的数据交换。因此,绝大多数的App都无法离开服务器而独立运行。比如说我们经常运用到的微信、qq、今日头条、百度地图等等手机端应用。都是与云端服务器进行交互式的数据交换,才能够正常的运行的。这也导致了目前很多软件无法进行破解。当然也有一些技术比较好的人员直接攻破一些云端软件的服务器。把里面的源码到处出来卖。这些源码的话,需要我们自己搭建一个独立的服务器,才能够正常使用。因此,使用成本也比较高。
因此,许多从事破解的程序员,他们由于技术比较高超。可以做许多合法的赚钱的业务,做合法的生意并不比进行破解工作挣得少。这样就会导致破解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因此现在的盗版和破解软件越来越少。
如何破解职场发展的瓶颈?
其实破解瓶颈有非常多的方法,而每个人适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我自己可以提供以下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出去散散心。
当然,这种散心并不是纯粹的吃喝玩乐,不是纯粹的休闲娱乐,而是在放松身心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的认清自己。
说白了,就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看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事。
有什么样的事,自己是坚决不会碰的,而有什么样的事自己是非常喜爱,而且愿意去继续钻研的。
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看清楚了自己,才能够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
有也很有可能打破自己的职业发展瓶颈。
第二种方法,就是多在职场当中的各个部门去体验一下生活或者是工作。
这就是所谓的广撒网了,总会有一个岗位是适合你发展的,也是你特别喜爱的。
这样的话你就可能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或者是在原有的发展方向上开拓了新的思路。
如何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第一动力,是降成本,补短板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GDP能耗单位下降了18.2%,成绩巨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单位每千瓦时315克,如果依靠科技进步,装备升级,在“十三五”时期,逐步降至每千瓦300克,可节约标准煤3.5亿吨。
坚持协调发展。城镇化目标需要同步规划好建设好电力、热力等城镇基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也要通过现代能源解决好能源供应与需求分布不协调的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城市和美好乡村都要通过以电代煤,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分布式能源等方式,构建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
坚持绿色发展。人均能源消费不到平均水平的1/2,能源需求仍将较快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绿色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加快能源生产方式变革,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和化石能源转化效率;加快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提升电能和非化石能源占终端消费的比例;加快能源体制机制变革,提升能源系统运行效率。消除清洁能源发展的瓶颈。
坚持开放发展。据社科院预测,未来五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从目前的11%逐步上升到26%左右,必须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加快能源互联互通,才能确保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完善,我国的能源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产业链技术、价格优势明显,通过产业国际合作,化解过剩产能,前景非常广阔,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开放的思维,在能源布局消费和技术革命各领域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坚持共享发展。中央企业所涉及行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关键领域处于支配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思想,既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产品,也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为实现惠及13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尽企业之力。